一对父子正在参观。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志强 摄
新华日报“感谢四川人民”社论报纸原件。 四川博物院供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
8月22日,“伟大胜利 川渝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幕,展览以“伟大胜利川渝贡献”为主题,依托文物、档案史料、影像资料,融入最新研究成果,多维度展现了川渝人民为抗战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
据介绍,此次展览是四川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中的又一次文化实践,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展开剩余71%壮阔史实
五大篇章讲述川渝抗战贡献
本次展览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档案馆、省文化和旅游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文物局联合重庆市有关单位主办,四川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承办,展览汇集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等49家文博、档案机构收藏的珍贵藏品。
展览分为“引领方向”“共赴国难”“稳固后方”“挺起脊梁”“高奏凯歌”五个篇章,勾勒出川渝作为全民族抗战重要大后方,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倾尽人力、物力、财力支援抗战的壮阔史实。
厚重展品
306件(套)文物重现历史瞬间
为了深刻再现这场伟大胜利中的川渝贡献,展览1300余平方米的展厅共展陈306件(套)文物,其中不少为一级文物,既包括东北抗日联军的简章、烈士赵一曼穿过的靰鞡鞋以及出川抗日壮士们饱含家国情怀的家书,还有当年日寇的出征旗、刺刀、指挥刀、炮弹壳、军用饭盒、水壶、上衣等大量日本侵华直接物证。
感动无数国人的抗战文物——川军“死”字旗,本次展览以复制品形式参展。这面旗由川军战士王建堂的父亲王者成在儿子出川奔赴战场前送出,旗帜上写有一个大大的“死”字——国难当头时,父亲希望儿子以此“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许多珍贵文物记录了川渝人民为抗战所作的牺牲与奉献,如“冯玉祥给爱国朋友的第八封信——超越人前的合江县”,赞扬踊跃参加献金运动、筹措抗战资金的合江民众。冯玉祥的隶书字条“还我河山”也参加了展览。
抗战期间,为避日寇劫掠,故宫博物院等机构的大量国宝文物辗转至川渝地区,创造了战争环境下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伟大奇迹。故宫院藏康熙款画珐琅莲花纹盖碗等文物也在展览中亮相,展示当年文物南迁的巨大成果。
此外,本次展览中还有多件反映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的文物,如当年刊登有日本投降消息的《大公报》报纸、日本《每日新闻》报纸等。由著名漫画家丰子恺于日本宣布投降后第三天创作的《胜利之夜》,也在展览中亮相。
创新形式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除了珍贵文物与详实介绍资料,本次展览还精心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如展览开辟了抗战老兵寄语区域,参观者可在此感受老战士们的赤子之心。又如多媒体互动区域,参观者可听到老兵们的口述实录,查询了解川渝地区抗战遗址遗迹分布等;还能选听抗战歌曲,或在留言墙上留下观展感言。
展览最后,观众可在以当年川渝庆祝抗战胜利的人群为背景创作的艺术装置前拍照,地面的互动感应装置在参观者走过时,还会触发烟花绽放特效。
配合展览,四川博物院将开展社会教育、讲座、沙龙等一系列丰富活动。博物院还与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全省各中小学校加强馆校合作,以“伟大胜利 川渝贡献”为主题进行创意作品设计征集。主办方表示,希望以此铭记历史最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官网、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文物故事
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
本次展览中,1945年10月8日《新华日报》发表的《感谢四川人民》社论被放大喷绘至展厅墙面。
社论旗帜鲜明指出:“这个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就是四川。自武汉失守以后,四川成了正面战场的政治军事财政经济的中心。随着正面战线内移的军民同胞,大半居于斯、食于斯、吃苦于斯……”
参观者说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发布于:北京市悦来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